資料來源:2010.國健局
糖尿病人的運動
前言: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飲食、運動、藥物為糖尿病治療三大支柱,其中運動可能是最早應
        用的治療方法,而目前生活習慣的體能活動,更已被證實為相當經濟有
        效、方便可行的慢性病防治措施,不僅糖尿病患者,一般大眾也能獲致
        類似效益,運動具有下列全面性的健康效益: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減少心血管疾病危險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 改善血脂肪數值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--降低三酸甘油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--提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改善中、輕度高血壓 
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   增加能量消耗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--減輕體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 --保存去脂體重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 增加肌力與柔軟度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--強化骨質密度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--改善姿態與平衡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 增進日常活動能力 
               改善自我健康觀感

         至於,針對糖尿病患者,運動更具有下列健康效益: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 降低血中葡萄糖濃度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降低糖化血色素數值(HbA1c)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減少口服降糖劑及胰島素的需求量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增加非藥物治療的機率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提昇胰島素敏感度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減少高胰島素血症程度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增加葡萄糖轉運體(Glucose Transporter 4,GLUT4)的功能
運動效益: 
       (一)、對第1型糖尿病的效益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只要胰島素供應充足,病情穩定控制,運動能使肌肉對胰島素敏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感度增加,因此,運動時並不需要增加胰島素劑量,仍可有效維持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血糖穩定。對第1型糖尿病患而言,運動、飲食、胰島素仍是三大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治療支柱。
       (二)、對第2型糖尿病的效益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第2型糖尿病與肥胖具有極高的關聯性。運動對第2型糖尿病患者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最撼人的效益,就在有效提昇胰島素敏感度,對第二型糖尿病患者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運動可降低空腹血糖與飯後血糖濃度,這是第1型糖尿病患者不會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有的運動效益。
       (三)、運動計畫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運動計畫可分為:耐力、柔軟度與肌力訓練三類。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建議進行系統性完整的運動前健康檢查,包括: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 心血管系統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 眼睛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3. 腎功能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4. 下肢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5. 血糖控制情況 
       (四)、運動處方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糖尿病運動處方應包括下列項目: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.運動型態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使用大肌肉群、韻律性的有氧運動,如快走、慢跑、游泳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、腳踏車,或是傳統健身運動如:太極拳、八段錦、元極舞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、外丹功等都不錯,如果太胖或下肢關節有問題,可考慮低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衝擊或非負重的運動型式,如水中有氧、游泳、腳踏車、划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船、椅上運動等,以減少下肢關節負荷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.運動強度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糖尿病患的運動強度可與健康人相似,通常只要能夠增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心跳率超過靜態基礎心跳數值20-30跳以上,就有顯著的健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康促進效益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3.運動時間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原則上,以減肥為主要目的時,運動持續時間應較長,每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次45-60分鐘﹔血糖控制為目的時,則為20-40分鐘。但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體能不佳,沒有規律運動習慣者,可依上述間歇運動原則,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每次運動時間較短,中間穿插休息,隨體能改善情況再逐漸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延長運動時間,減少休息時間。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運動頻率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目前建議最好每天都維持生活型態的規律運動習慣,為了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血糖控制至少每週運動3-4次,因為每次運動後胰島素敏感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度改善可維持12-24小時﹔為了減重則至少每週運動4-5次,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除了改善胰島素敏感度,也可增加體能活動熱量消耗與提高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基礎代謝,減重效果更佳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5.運動時的食物與葯物使用調整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1.)飲食的調整
運動型態與範例
血糖濃度(毫克/毫升)
食物攝取建議
運動時間30分鐘以內中等強度運動
範例:步行1.6公里
或騎腳踏車30分鐘左右
低於100
100-180
180以上
1份水果+1份麵包+1份肉
1份麵包或1份水果
可能不需額外點心
運動時間1小時中等強度運動
範例:網球、游泳、慢跑、休閒腳踏車
低於100
100-180
180-240
1份水果 + 1份麵包 + 1份肉
1份麵包 + 1份肉
1份麵包 + 1份水果
園藝、高爾夫、或清潔吸地1小時左右
240以上
可能不需額外點心
運動時間超過2小時
高強度運動
範例:足球、曲棍球、壁球、籃球等球賽。
激烈的腳踏車、游泳、滑雪與健行
請教醫師與運動生理專家,胰島素用量可能需要減少30~75%,運動前點心為2份麵包、2份肉,然後運動中每小時至少攝食1份麵包或1份水果。
每小時測血糖一次,血糖180以上時,可能不需額外在那個小時補充點心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2.)調整胰島素使用量與時間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經由嘗試、記錄、血糖偵測、累積個人經驗,在運動、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飲食與胰島素三者之間取得平衡,達到最有效的血糖控制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效果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6.運動應注意事項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1.)一般原則: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儘量避免飯前運動,以防運動低血糖現象。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儘量避免在胰島素作用高峰期運動,導致低血糖,最好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在運動前先攝取碳水化合物,或降低胰島素用量。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避免在血糖持續過高(超過300毫克/毫升)的狀態下運動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。在胰島素缺乏,血糖偏高下運動,易產生酮體可能導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致代謝性酸中毒。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預防激烈運動的過低血糖情況,應在長時間或激烈運動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後,補充點心。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運動後血糖偏高的原因,可能是運動時間距離正餐太近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,或者運動前攝取過量的點心所致,依此調整運動時間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與運動前點心量。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以減重為主要目的時,應避免以增加食物攝取來預防運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動低血糖現象。攝取額外食物不容易達到減重目的,應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儘量在飯後定期運動,配合適量降低胰島素用量,避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運動後血糖過低之危險。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生病時不要勉強運動。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避免單獨在偏遠地區運動。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運動時佩戴識別證件。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運動時隨身攜帶點心預防低血糖。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配合胰島素的種類與劑量,調整運動時間與強度。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當運動後血糖低於80毫克/毫升,應適時調降口服降血糖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藥劑量。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2.)銀髮族運動注意事項: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老年族群運動應注意下列事項,以減少可能的危險: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運動訓練前應接受完整詳盡的健康檢查,尤其是心臟疾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病、血管疾病、骨關節疾病及其他可能的併發症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肌力訓練有助於改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與減緩肌肉無力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銀髮族有氧適能很重要,但由於老化所造成氧氣運送能力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與生理功能下降,有氧運動的有效運動強度遠比年輕時所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需的運動強度為低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對於罹患退化性關節炎疾病的銀髮族,運動時應避免骨骼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肌肉與關節的過度負荷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平常不活動的銀髮族,突然激烈運動時發生心臟病與中風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的風險較高。督促他們先以低強度運動開始,並緩慢增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強度,而改以增加運動時間和頻率達到改善體能的目的。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3.)肥胖者運動應注意事項: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強調提昇體能活動量的治療,除了有助於增加能量消耗,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也同時產生諸如:改善血脂、血糖、血壓、情緒與態度的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許多正面效益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通常對於肥胖者初期提昇體能的目標,只要將他們從完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全不活動,增加些微活動量即可達到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運動加上飲食計畫,已被證實在長期體重控制的成效,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遠高於單純的飲食計畫或運動計畫。
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體重控制時,規律運動有助於維持肌肉量,同時促進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肪減低。單純的飲食熱量攝食限制的減重,不只會減少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體脂肪,也會造成肌肉量的流失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連續性有氧運動能增加多熱量消耗,減重效益最顯著。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步行為連續性有氧運動最佳選擇之一,其他如腳踏車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或水中有氧運動也是不錯的選擇。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其他較次佳的選擇為游泳(較不容易產生減重或有氧運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動效益)和跑步(對肥胖者的膝關節負荷太大)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隨著運動時間延長,脂肪當作能量使用的總量也會增加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運動強度應由運動目標心跳率的低限開始: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每次運動時間以能消耗200-300大卡為目標。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可試著由類似走路的低強度、長時間(40-60分鐘)運動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,來達到消耗上述熱量的目標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運動頻率至少達到每週3次。理想的目標則為每週5次,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更能增加減重與控制理想血糖的目標。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4.)罹患併發症患者注意事項: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已知有慢性併發症的糖尿病患者,通常不參加各種體能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活動。但是,這些病患參與運動有助於提昇或維持身體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功能、肌力與柔軟度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有週邊血管疾病的病患在體能活動時,由於氧氣供應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足及活動肌肉需氧量增加,可能會有缺血性疼痛的情況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發生。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針對間歇性跛行設計的步行練習,有助於改善側枝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循環與肌肉代謝功能,從而減輕疼痛。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使用走路與休息相隔的間歇訓練,可以提高運動耐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受力與疼痛限制活動量能力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嚴重視網膜病變患者,運動參與有相當多的限制:
(表3-2)糖尿病併發視網膜病變時的運動建議
視網膜病變等級
運動建議
沒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
 沒有特殊運動限制
輕微非增生性病變
 沒有特殊運動限制
中度非增生性病變
 避免急速增高血壓,如舉重、比賽性質的運動
嚴重到非常嚴重
非增生性病變
 限制收縮壓上昇(如閉氣用力)及震動頭部運動
    (如:拳擊和激烈競賽運動)
 運動心跳應控制在收縮壓不至於超過180 mmHg
    的情況
增生性病變
 避免激烈、高衝擊性、閉氣用力和震動頭部運
    動(如:舉重、慢跑、高衝擊性有氧舞蹈、持
    拍運動、激烈彈簧床運動和競賽活動)
 鼓勵多參與低衝擊有氧運動,改善心血管功能
    (如:游泳但不要跳水、走路、低衝擊有氧舞
      蹈、固定式腳踏車和其他耐力性運動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5.)糖尿病其他病變病患的運動指引: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針對現有視覺障礙及某些長期視力喪失者,有氧能力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可能由於獨立行動能力喪失而減少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腎病末期患者幾乎同時會有所有冠狀動脈疾病的危險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因子,因此運動處方必須慎重。建議運動一律以低強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度有氧運動開始,如間歇性活動,再逐漸增加強度與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時間。快走、游泳、腳踏車都是有益的選擇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週邊神經病變會導致疼痛,觸覺與平衡等知覺喪失,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某些知覺缺損的個案,神經性關節病變(如:Charcot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foot)發生時會導致脫臼與受傷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知覺缺損患者需要格外當心以避免受傷與過度伸展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自主神經病變患者運動時應格外小心,應注意自主神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經系統對荷爾蒙與心血管,於運動時可能的調節功能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異常。 
 糖尿病與吸菸
   一、吸菸對糖尿病的影響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吸菸者得第2型糖尿病的相對危險性是不吸菸者的1.42倍。
   二、吸菸與糖尿病併發症的關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對於沒有糖尿病的人,吸菸之所以造成罹病或死亡的原因主要
           是因為吸菸所引起的心臟血管疾病。而第1型或第2型糖尿病患者
           因循環及心血管疾病造成的罹病率及死亡率則比沒有糖尿病的人
           高出許多。
   三、協助戒菸的方法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.時常提醒自己戒菸的理由和戒菸對個人的好處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. 擬定一個明確的行動計劃及明確可行的方法及進度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3. 在安排活動及日程表時讓自己遠離菸品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4. 不要怕求助於技術上的協助 。
           現在我們也開設了戒菸門診,想要戒菸者可多加利用。